教育资讯栏目聚焦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民办教育工作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就,以及介绍民办教育系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最美教师,充分展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于推进毕业生群体更好就业同样至关重要。要实施好利用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城乡社区专项计划”等基层项目,拓宽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渠道,鼓励学生服务基层、服务西部。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引导高校毕业生坚持自信自立,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更好绽放青春的光彩。
教育系统持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千万家庭紧密相关。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表示,教育系统将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到三个“不断线”,即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同时,与人社部门做好接续,确保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北京三所学校与雄安新区签订委托办学协议北京这三所学校是北京第四中学、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北海幼儿园,它们将分别承担援建学校的后续办学工作,引入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管理,建设雄安百姓“家门口的北京名校”。
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在新疆大学举办“系统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需要立足多个学科的视角,结合各学科所长,进一步实现深化研究。”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顾光海认为,在研究过程中,要构建“学科+技术”模式,打造“基地+技术”平台,推进“学科队伍+技术”的格局形成,从而实现以多学科角度构建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机制。
严厉打击以培训为名侵害群众利益行为2023年暑期是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久久为功推动“双减”政策落地,防止暑期成为第三个学期,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平安、快乐的假期,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于7月至8月在全国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3年暑期专项行动。
国家质量监测显示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目前,全国千余个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以及近万个乡村少年宫全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与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设的140余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620余所研学基地和营地,共同开辟了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广阔天地。同时,打造出“天宫课堂”、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14部门联合部署2023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工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 关爱守护伴成长”2023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突出主题主线,强化儿童思想引领。
学校放假,学生安全工作不放假暑假即将来临,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相关工作。
教育系统持续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千万家庭紧密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正值毕业季,教育系统持续开展不断线就业服务,努力做到“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指导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让岗位推送更贴心、就业指导更入心、重点帮扶更暖心,帮助目前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准入查询全员覆盖。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要求,要求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对拟聘用人员均应进行准入查询,范围包括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和其他人员。对入职后的从业人员,也要定期开展全员集中查询,确保所有接触未成年人的机构从业人员应查尽查,守好校外培训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