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政策法规 >> 法规释义

新职业教育法凸显时代性和系统性

日期:2023-11-29 来源:| 作者:| 阅读:0次 [字体: ] 背景色:        

(邢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新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法)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继1996年职业教育法实行26年之后的第二个法本。近14年的修订历程曲折漫长,多易其稿,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复杂特点和新职业教育法出台的不易。新法除具有一般法律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方向性鲜明,时代性突出,系统性明显,指导性更强,操作性更好。这里重点分析一下时代性和系统性。

一、新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与时俱进,慧聚新政,顺势而为,保驾护航,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是新法的突出亮色。

一是新法体现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在2014年和2021年两次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中的思想,已经吸收进新法。例如,第四条“七个坚持”的遵循原则,包括凸显职教特色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第四条还强调“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第二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第十二条“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二是新法多处汲取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经济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新政策精华。例如,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是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开宗明义的定位在法律上的固化;“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近年来体现知识和技能等级水平的两大类多种证书名称的权威规定;“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主旋律。

三是新法吸纳了近年来的实践、政策和研究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国务院职业教育协调机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对外交流与合作制度,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中国特色学徒制,职业技能竞赛,职教特点的招生考试制度,就业创业促进机制,职业学校质量评价机制,行业组织、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制度等。

四是新法根据国家新发展格局变化规定了当下和未来职业教育在人才规格种类和学校建设等方面的指引,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培养学前教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新法还为职业教育专业调整、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等指明了方向。

五是新法与时俱进地强化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中国之治。新法的出台与实施,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综合治理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新法增加了“法律责任”一章,要求企业、学校、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和劳务派遣服务机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行政部门等严格守法,如违反本法,则依法采取相应罚则。这也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在法制化轨道迈上新台阶。

二、新职业教育法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1996版《职业教育法》实施的26年来,职业教育发生了快速明显的变化。面对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修订要体现识变、应变和善变。相比之下,新法体现的理念更加成熟,制度更加完善,体系更加完整,措施更加有力,整体性、全局性和系统性更强。现举例说明:

第一,新法在结构上的系统性更强。新法设有八章,比原法增加了三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和出彩,更突出职业教育两大类实施机构的中国特色,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师和受教育者群体,更突出法律的严肃性;新法共有69条10000多字,在内容和容量上比原法的40条3400多字分别增加72.5%和3倍,更重要的是新法表述更系统、更丰富、更有新意。比如,第一章总则共有13条27款,分别规定了立法宗旨依据、职教内涵、定位、重要遵循、公民权利、发展模式、纳入经济规划、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各类职业教育的强化点、两类五种证书、社会氛围和奖励、对外交流合作与学习互认等,对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做了较为综合、全面和系统的规范、规制和规定。

第二,新法系统地覆盖各方利益主体和相关者。全文涉及政府(国务院、省级、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教育部和人社部及相关部门)、行业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社团、工会、金融服务机构、媒体、境外机构、人力资源和劳务派遣机构、校长、教师、学生、学徒工、企业职工、残疾人等,可谓方方面面,体现了职业教育必须“集全社会之力”举办的跨界性、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

第三,新法系统规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征及其要素之间的有机关系。1996年以来国务院(或国办)颁发的五个职业教育专门文件中,几乎都提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我认为阐释最为系统全面的当数新法。它规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六大特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仅从职业院校的层次结构看:一是适时因需取消了原法中“初等职业教育”的提法;二是职业教育类型划分起点在义务教育之后;三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职普结构划分因地制宜;四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本科职业教育有了法律依据;五是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显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覆盖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行业企业、与普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密切关系,涉及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关系以及职业教育自身不同层次的有机联系,更为系统。

第四,新法从多个视角对企业举办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从发展职教的国家意志出发,规定“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规定“职业学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相关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机制”。从教师的角度,规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接纳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实践”。从学生的视角,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签订实习协议,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从在职职工的角度,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从利益保障的角度,要求“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从法律责任角度,提出了相关违法罚则。新法涉及企业或相关内容约有30处,较充分地体现了企业的主体地位。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