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晟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本文为李晟教授2025年6月11日在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欢送仪式上的致辞
时光飞逝,无论各位同学在这个校园里度过的是两年、三年、四年还是更长的时间,此刻,毕业还是会显得那么突如其来,无从躲闪。仿佛就在一瞬间,曾觉得几近凝固的漫长时光就要结束了,曾觉得几近永恒的静止场景就要更换了,“别时容易见时难”。对我而言,代表学院在这个时刻致辞,祝福你们毕业快乐,也会有与你们相似的感觉,仿佛“梦里不知身是客”,突然出现在这个位置。
第一次登场面对这个讲台,虽然从去年毕业典礼后就有了预期,也还是会有些紧张。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桑神”的致辞珠玉在前,各位同学乃至社会中关心着海大法学院的人们期望值都已经很高。但即使临阵磨枪重读桑院长当年的致辞,对我最重要的提示是,他曾经输掉了和我打的一个赌,却还没有兑现赌注的饭局,三年的诉讼时效即将过去,我得抓紧时间了。至于他的写作风格,仍然是无法模仿的。
无法模仿,其实是各位同学毕业后都将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学校里,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阶段的学习,我们或多或少都可以通过模仿来解决自己的困惑。毕业季,同时也是考试周的前夕,可以看到“狐友”上许多同学都在求购历年笔记或者真题。当然,有明智的同学指出,法理二已经换了老师,李晟老师的PPT和笔记不再具有参考价值。但总的来说,模仿可以成为一种典型的学习模式,在通过书本学习了知识之后,模仿着老师运用知识的思路,无论是来自海大法学院还是B站法学院里的各位老师,我们能够给习题找到答案,进而获得让自己满意的分数。但要面对社会实践中真实法律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活生生的人与事无法裁剪抽象成为书本上的案例题,无法延续做题的经验通过模仿就获得正确答案,而错误答案则可能导致比起挂科严重得多的后果。
比起法律问题,更无法通过模仿去获得答案的是我们的生活。在校园里,同学们考虑着绩点、竞赛、论文、推免、实习、考公、考编,许多同学甚至是从入校第一天起就会按部就班去完成这些规划,而这些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是来自于模仿,高年级同学以他们经历的生活与取得的成就打造了一把刻度尺,作为成功的标准传承下来用来量度。大家都有清晰的预期,本科生绩点第一可以推免去什么学校,研究生发表多少篇核心期刊论文可以拿到国奖。但走出校园之后,社会生活就难以简化成那些清晰并且量化的标准,没有人给我们统一阅卷打分。模仿其他人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并不必然会使自己感到幸福,必须面对各种可能性自己去想象何为自己想要的幸福,自己去把握可以如何获得幸福。毕业论文的创新点,或许可以借助deepseek,生活幸福的创新点,则必须由你们自己去“深度求索”。
无法模仿,就意味着毕业后面对的挑战与自我的成长,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即使这并非你们主动的追求。在法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到新的概念,当在记忆与理解之后学会熟练运用诸如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期待可能性、转致与反致这样的法律概念时,“法言法语”与日常语言的区隔似乎也就可以证明我们成为了真正的法律人。正是大量概念的创造,使我们在信息成本制约下完成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般化抽象编码,从而简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认知,更容易确定行为预期使世界变得更为有序。然而,借助概念对世界进行抽象分类,构成了现代法律秩序的基石,却并非理解世界的全部视角。概念建构的世界无法对社会生活中那些细节各异的场景与事件做出精确的还原,而只能呈现一幅颗粒度很低的模糊图像,这就常常构成了法律实践中各种疑难案件的争议与冲突的根源。而如果忽略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具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隔膜,习惯用学到的大词来规划生活,就更加不免矛盾与困惑。因此,从法学院毕业后,不能拿着教科书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迷惘,也不要把法条当成可以模仿的人生指南,而是要明白抽象概念的局限性,更多理解和体验真实生活中那些独一无二的挑战与成长。
既然挑战与成长都独一无二,各位同学也就应当更勇敢自信地去面对毕业后将要登上的新赛场,无需考虑是否能获得他人的指引。在未来的赛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道,你们无需从他人的精彩表现中抽象出一些高度简化的因果关系,在庸俗的成功学指引下去做邯郸学步的模仿。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经历和感受那些独一无二的过程,而不可能通过抽象的普适规则直达某个结果。“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这样的过程是通过选择形成的,大家都知道,“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赛高考”,当你们做出了对法学专业的选择之后,就进入到一个不可逆的平行世界当中,没法像电影一样重新拍过。面对未来的选择,你们要懂得自己如何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仅仅习惯性按照外界的要求做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好孩子。因为这个变迁的世界提供给我们的选择,可能完全无法用前人的答案来回答,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在平凡乃至平庸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选择。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既然答案要靠你们自己来寻找,我也就不必再絮叨下去。一位曾经担任法学院院长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毕业典礼就是没出过社会的院长,教学生如何面对社会”。确实,我只能给你们非常有限的面对社会的指引,但我想给你们无限的祝福。这是属于你们每一个人的登场时刻,祝福你们从此开始去更多书写专属于自己的精彩,去更多体验专属于自己的幸福。此去经年,山长水阔,我的祝福、海大法学院的祝福始终与你们同在!
2025年6月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