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诉讼案例专栏简介

诉讼案例,教育纠纷相关案例。

  • 违反工作程序处分作弊的学生 致其自杀二审法院改判赔20%
    日期:2022-08-24 点击:387次

    违反工作程序处分作弊的学生 致其自杀二审法院改判赔20%虽然湟川中学关于李XX的处分决定在实质上并无不当,但其工作方法确实存在简单、草率、不规范的问题,也违反了其自行制定的工作要求。故湟川中学违反工作程序的处分行为与李XX的死亡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故二审法院改判令其承担20%的赔偿责任。

  • 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应对损害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日期:2022-08-22 点击:183次

    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应对损害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杨某1事发时已满九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预判能力,应当知晓将手指伸进转动轴承缝隙会对自身身体造成伤害,而杨某1忽视风险,将手指伸进轴承缝隙导致自身受伤,对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应当对损害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 最高法发布考试作弊犯罪典型案例
    日期:2022-08-01 点击:160次

    最高法发布考试作弊犯罪典型案例一、章无涯、吕世龙、张夏阳等组织考试作弊案二、杜金波、马维圆组织考试作弊案三、段超、李忠诚等组织考试作弊案四、李志刚非法出售答案案五、侯庆亮、虎凯代替考试案六、王学军、翁其能等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案

  • 未成年被告人父母怠于履行职责,跨域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日期:2022-07-31 点击:127次

    未成年被告人父母怠于履行职责,跨域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人民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发现监护人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或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通过发出家庭教育令,引导其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能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未成年人再次违法犯罪。

  • 胡某诉陈某变更抚养权纠纷案(发出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
    日期:2022-07-31 点击:383次

    《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立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国事”,开启了父母“依法带娃”的时代,对于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父母应当加强亲子陪伴,即使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也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

  • 未成年被告人贾某某诈骗案
    日期:2022-07-31 点击:318次

    未成年被告人贾某某诈骗案本案是一起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帮助其重回人生正轨的典型案例。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采用了圆桌审判、社会调查、法庭教育、“政法一条龙”和“社会一条龙”等多项未成年人审判特色工作机制,平等保护非本地籍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律的警醒、教育和亲情的感化作用,将审判变成失足少年的人生转折点。

  • 教师强奸多名未成年女生被判处死刑
    日期:2022-07-31 点击:145次

    被告人张某某身为人民教师,本应为人师表,却利用教师身份,多年持续奸淫多名在校未成年女生,致使被害女生的纯真童年蒙上阴影,对她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践踏了社会伦理道德底线,性质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

  • 瀛东律师解析教育培训纠纷案例
    日期:2022-07-21 点击:297次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在签署教育培训合同时,即应设置与退课相关的违约金条款,也可以预先在教育培训合同中设置损失的计算方式条款,作为将来违约金计算的依据,从而促使用户谨慎作出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

  • 校园侵权案件赔偿主体及责任承担的正确认定
    日期:2022-06-25 点击:153次

    校园侵权案件赔偿主体及责任承担的正确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采用过错推定原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 最高检发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追责典型案例
    日期:2022-05-27 点击:105次

    最高检发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追责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6起案例,有的系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入住时,不依法登记入住人员信息、不核实询问相关情况,发现未成年人面临侵害危险不报告,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严重侵害;有的系学校管理人员发现教师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线索压案不报、私下组织“调解”,造成恶劣影响;有的系私营医疗机构接诊怀孕幼女不报告,导致未成年人持续遭到侵害无人保护;有的系医务人员接诊遭受家庭暴力伤害儿童不报告,幸有院内护士及妇联同志主动报告,才使被害幼童获得及时保护;还有的系社区居民委员会发现不具有抚养能力的限制责任能力人独自养育子女不报告,最终导致幼童因不当喂养行为窒息死亡。上述案例中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处分、批评教育,主动报告人员获得了表彰奖励。

推荐律师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