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栏目聚焦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民办教育工作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就,以及介绍民办教育系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最美教师,充分展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科普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科学教育的全部,科普教育侧重于普及,而科学教育应该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普及与提高兼而有之。我们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普及的基础上注重提高,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顶尖科技人才。
聚焦拓展求职视野,推出新职业领域系列课程。围绕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革,邀请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训练等新职业领域的专家和从业者,介绍新职业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帮助毕业生拓展职业新机遇,主动适应新技术与产业变革。
开展好读书行动培育时代新人3月28日,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在京启动。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也是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是教育数字化“三横三纵”内涵的进一步拓展,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进一步丰富,平台上线将助力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推动数字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努力形成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格局。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加之课后托管服务、校园资源在课后以及周末更多向学生开放等原因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加大,推行弹性坐班制,有利于教师压力的缓解,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幸福感。《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鼓励各地在政策指导下推出教师弹性工作制方案。
不当教育损身心 多方合力助成长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父母应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恰当的行为和方式履行照顾、管理和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定职责,为他们营造优良的家庭环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
警惕!培训机构以“充值赠送”诱导超限额交学费,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理性选择培训机构、理性支付培训费用;同时,两部门将在今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强化校外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加快校外培训消费纠纷化解、加强消费教育指导、严肃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如何将“五育”融入每一个课堂?如何扣好孩子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传好教育的“接力棒”?对于刚步入教学生涯的“95后”青年女教师群体而言,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近年来,媒体上不时能听到有关国家不再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声音,有些举办者对自己从事的民办教育事业抱着埋怨情绪,对民办教育发展缺乏了信心。2016年11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被业界称之为是民办教育迎来发展春天的标志,但为什么在4年后的今天,会被业界认为民办教育发展进入了冬天呢?其实,这源于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提出的规范化发展要求。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都是各种涉考诈骗活跃的时期。6月3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增强法律意识,拒绝考试作弊,高考不仅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品德意志的考验,要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后,再次预祝各位莘莘学子金榜题名,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