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普法常识 >> 研究交流

面向未来,民办学校如何“创变”

日期:2023-05-25 来源:| 作者:| 阅读:12次 [字体: ] 背景色:        

“公参民”办学被叫停,营利与非营利分类明确,“规范办学”被重点关注……近年来,民办教育领域的新法新政对民办中小学带来了深远影响。

新时期,民办学校如何目光向内,营造学校发展的小环境?如何在关注学生成长与成绩之间寻求平衡?面向未来,为什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怎样将学校打造成学习社区?这些问题都需要民办学校在大量的创新实践中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5月12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第九季民办学校“问策转型”思享汇走进山东济南天山实验学校。与会代表在研讨中探索未来学校发展的新路径、新可能。

多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过了一条从“公办教育的补充”到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粗放式规模发展引发的部分乱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民办教育发展的“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和“教育剪刀差红利”逐步消失时,民办教育如何在变化中积极拥抱政策、赢得未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素认为,尽管民办教育面临资金、市场竞争、法律法规、师资等多方面的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包括市场需求、创新机会、国际化机会、多元化机会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小学初中分会理事长王文源提出,中国教育进入公平普惠特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民办中小学也进入了转型规范发展新阶段。

他提醒,民办教育举办者应思考与政策和学校定位相关的3个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民办中小学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是什么?在基础教育领域,民办与公办之间如何实现同道差异化发展,而不是同轨同质化竞争?没有了招生选择权、收费自主权和结余分配权的民办学校,如何实现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王文源认为,在新时代,民办教育在回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一些民办学校现在成了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学生和家长争相选择的目标。”王文源说,民办教育在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有特色的教育服务、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民办中小学定位于为部分有个性化需求的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优质特色、多样化、可选择是民办中小学发展和改进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认为,在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导向下,民办学校必须走一条与公办学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差异化如何体现?这需要民办学校在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学校设施、成绩评价等方面努力创新,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展现特色个性,提升办学质量,形成优质品牌。

王素表示,民办教育应该勇敢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教育大变革。特级教师、山东济南高新区金谷小学校长毕英春认为,民办学校须坚持“课程为要”,比如尝试构建主题化校本课程。

在当天的会议中,一些学校的实践经验分享让与会者看到了民办学校未来的“可为”与“能为”。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例,建立一支师德好、专业强、顾大局的教师团队对民办学校至关重要。在济南天山实验学校,为了提升学校师资水平,学校不惜加大投入引进高素质教师——目前该校教师队伍中有12名毕业于清华北大,超九成毕业于“985”“211”重点高校,教师中拥有硕博学位的约占70%……这样的师资力量构成了学校改革的坚实力量。

作为一所致力于面向未来的学校,济南天山实验学校一直聚焦于学生主体来研发课程、搭建学习型社区。学校建校伊始便投身大概念教学探索,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华签约成立大单元培训工作坊,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寒暑假封闭研发课程,定期开展学科教研,并建立了一系列激励、优化、迭代、资源保障机制。

“在天山实验学校,每个学生都可以作为个性鲜明的独立生命体存在,学生可以尝试实现一切成长过程中所有独立、独特的需求,为此学校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济南天山实验学校校长杨宏丽说。

江苏苏州启迪教育集团总校长、南通市教育局原副局长金海清介绍,他们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融合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改革,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升级。信息技术助力教师精准施教,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高效课堂。

“民办教育必须坚守教育初心,不能让孩子只有分数没有未来;要凸显课程教学的核心地位,带领团队建立适合孩子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落地;还要把教育规律放在前面,遵循市场机制和规律。”金海清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打造高质量教学品牌,做到可持续发展。”

毕英春则表示,当学生、教师、家长均被唤醒,理想中的学校就会成为现实。

“中国民办教育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当我们消除‘泡沫’、挤出‘水分’之后,民办教育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最终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王文源说。《中国教师报》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