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栏目聚焦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民办教育工作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就,以及介绍民办教育系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最美教师,充分展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陕西师范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新学期,三科统编教材有新变化 探寻教材“上新”背后的故事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科学,如何避免与科学课雷同?高德胜介绍了教材设计中的巧思:“第一,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存在。第二,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精神世界,深刻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第三,通过同龄人叙事,让‘小时候的科学家’与学生对话,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鼓励学生保持求真的好奇心。我们也建议教师将该单元教学与学校科技活动打通,既保持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也与科学教育联系起来。”
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效率、优化体验、重塑场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开广阔空间。
吴岩出席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开学典礼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校园启用仪式
教育部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数据驱动的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新引擎,建立人才供需部门协同工作新机制,构建完善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新模式,拓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供给新路径,优化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新格局,推动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为实现构建总体适配、适度超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改革目标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天津中医药大学持续探索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青岛市以“三个坚持”构建健康育人工作新生态坚持美育浸润,全面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推动美育课程刚性开设,积极探索艺术学科长短课、选课走班等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结合传统特色开发美育校本课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部分学校的剪纸、面塑、陶艺、柳腔、胶州秧歌等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课程课题项目。
教育部启动第二期尊师惠师公益行动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启动第二期尊师惠师公益行动,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多家社会爱心企业,聚焦教师实际需求,提供专属优惠服务,并于近日在京举行签约仪式。
近日,由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优秀青年教师选手参加决赛。
湖南构建“四个体系”织密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网扩充安全游泳资源,推动各市县政府将游泳设施建设纳入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农村地区依托天然水域建设安全游泳场所,政府投资建设的游泳场所暑假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兴建游泳场馆,扎实推进公益性游泳场所建设,丰富学生亲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