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理论观点与普法常识,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相对于监护关系外的第三人,监护关系具有绝对、排他的效力,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属于绝对权,受到侵权法的保护。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的行为构成对监护人监护权的侵害,侵权人应当承担由此造成的财产和精神损害。监护权被侵害的财产损害既包括监护人为恢复监护关系而支出的合理费用,也包括因此遭受的误工损失等其他财产损失。
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入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相关证据审查标准辨析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校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不同的行为动机,可分为利益诉求型和情感宣泄型(李广海 等,2020);依据不同的行为主体社会影响形态,可分为暴力破坏型、聚众示威型和网络舆论型(杨聚鹏 等,2021)。本文依据“校闹”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近年来,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手机进行网络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等行为频发,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社会争议不断升温。此类问题不仅涉及未成年人行为效力的法律认定,更暴露出家庭教育、企业责任与技术监管的多重短板。本文通过分析一起典型司法案例,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探讨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行为的法律边界、责任划分及治理对策,为构建多方协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提供参考。
尽可能通过非诉途径解决,可委托专业人员与审批机关就举办者变更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沟通,通过释法说理,打消审批机关的顾虑,如沟通不成则可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寻求解决方案。
无论是《民促法》还是《民促法实施条例》,均未否定营利性及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举办另一所学校的资格。
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科学研判人才发展趋势及供需状况,从根本上破解社会需求真实性、教育供给有效性、供需适配精准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应加快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2025年民办学校招生的“策与略”招生可分为:非技术性招生和技术性招生。内涵提升是招生之本,技术运用助推招生。学校把宝全部押到技术性招生上,大错特错!学校既要凭技术性招生,更要靠非技术招生,打非技术招生这张王牌才是上上策、才是正道。
4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高校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2220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同步更新发布,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同时增列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
潍坊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