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律师网
 
理论观点专栏简介

民办教育理论观点与普法常识,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 “大科学教育”需要家校社协同发力
    日期:2024-07-09 点击:27次

    “大科学教育”需要家校社协同发力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需要全社会联动支持。此前由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的目标,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建立‘科学教育社会课堂’专家团队,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和项目”。

  • 解读治理网暴新规三大亮点
    日期:2024-07-09 点击:21次

    解读治理网暴新规三大亮点张某向高某转发“不雅视频”和笔记、群聊记录等,影射“不雅视频”中人物是黄某,且其转发的笔记中使用贬损性言论形容黄某。考虑到网络传播的便利、广泛、快捷等特点,张某的行为极易造成涉案内容在其和黄某所在的共同学生群体中扩散,对黄某产生负面影响并造成其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评价降低。

  • 何种教育类型能够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日期:2024-07-08 点击:26次

    我国现有促农共富的诸种教育类型虽然都在各显身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及其子女接受的这些教育大多打上了“农”字及其相关的职业教育烙印,教育分类与社会分层关联,不但没有助其实现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共同富裕,反而拉大了阶层差距。

  • 网络侮辱未成年人,入罪标准与诉讼程序如何把握?
    日期:2024-07-07 点击:59次

    网络侮辱未成年人,入罪标准与诉讼程序如何把握?唐某某实施了公然侮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侵害的法益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

  • 谨防9个教学陷阱,拖垮课堂效率
    日期:2024-07-06 点击:35次

    教师在讲完新知识后,不等学生听清问题、没有留出消化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学生听不清要求,听不懂问题,来不及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教师提问应有的检查、反馈、矫正作用。

  • 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的法律效力与合规要求
    日期:2024-07-06 点击:59次

    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的法律效力与合规要求关于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定,最早出现在公司法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一条从反面禁止的角度,对关联交易进行了规范,即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董事会中心主义”在民办学校的体现
    日期:2024-07-03 点击:36次

    “董事会中心主义”在民办学校的体现在公司法中,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会,董事会是股东会之下的公司核心领导机关和集体执行公司事务的机关,但民办学校董事会却拥有相当于公司股东会的权利,实际上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设计的民办学校治理结构,实际上是董事会中心主义,民办学校董事会的法律地位高于公司董事会。

  • 青少年健康“触网”需各方合力护航
    日期:2024-07-03 点击:28次

    青少年健康“触网”需各方合力护航互联网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主体。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任重而道远,帮助青少年健康触网,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平台企业以及监护人、学校等各方应形成合力,切实拿出责任心和务实行动,真正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环境。

  • 网络暴力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
    日期:2024-07-01 点击:26次

    网络暴力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个人在面临社会性压制时仰赖公权力的保护,故而网络暴力涉及的是国家的积极保护义务。需要采取以公力救济为主导的法律机制,适用以事前规制为中心的风险规制法模式,并适度扩张刑法的介入范围。在刑法领域,立法层面需要考虑出台反网络暴力的领域法,并对侮辱罪、诽谤罪的刑法规定做出修正,司法层面需要采取功能主义立场,并将这种立场贯彻于具体的法教义学问题之中。

  • 受教育权视野下的校园欺凌救济
    日期:2024-06-30 点击:59次

    有关部门仅注意到校园欺凌是对人身权的一种侵害,却忽视了其对受害者受教育权的侵害。因校园欺凌具有上述两方面的侵害性质,加之当前立法规范和实践中救济的单一性,有必要从校园欺凌侵害公民受教育权的角度出发,探索政府、学校在校园欺凌救济中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推荐律师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